“普通高中科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教学成果项目建设研讨会

普通高中科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 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教学成果项目建设研讨会

南师大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 2020.11.1

为进一步促进苏皖地区田家炳伙伴学校的内涵式、特色化发展,2020年10月27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副院长邵泽斌教授、乐先莲副教授应邀前往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参加该校主持的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普通高中科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项目建设和推进研讨会,参与讨论的有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曹李莉校长、施江副校长、王友宁主任、沈涛主任和张雪峰主任等相关领导和老师。

01
介绍科技教育及项目总体情况
研讨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南京田家炳高中曹李莉校长首先简要介绍项目申报的相关情况和学校科技教育开展的总体情况。在由区教育局向市教育局申报的过程中,学校结合市教研室的建议,将项目主题由“普通高中科技教育策略研究”调整为“普通高中科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10月14日下午,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启动暨培训会议在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大报告厅举行,南京市首批64项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出炉,南京田家炳高中申报的《普通高中科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项目作为一般项目成功入围,该项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顾建军教授、邵泽斌教授等担任项目指导专家。目前学校已完成项目建设规划等前期工作,希望通过本次研讨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项目实施方案、推进科技教育扎实有效开展。

02
聚焦凝练科技教育主题
项目的具体实施需要紧扣明晰的主题。大家首先围绕项目主题展开充分研讨。
邵泽斌院长指出现有主题不够聚焦,可以增加理念性的核心词,将南京田高中科技教育的亮点优势凸显出来,强调“全国十佳”、“江苏省科技教育课程基地”等已有的科技教育成果。乐先莲老师同样认为现有主题有些宽泛,需要进一步聚焦和提炼,具体可以基于南京田高中科技教育多年的积淀和特点,同时结合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及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科技教育前沿理念,提炼核心关键词。
针对项目及其主题不够聚焦的问题,南京田高中王友宁主任基于该校近十年来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获奖颇丰的优势,提出是否可以将项目主题中的“课程”调整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想法。
曹校长对学校在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亮点予以肯定,认为这样跨学科的项目研究与当前倡导的育人方式转变、综合素质评价等大方向契合,但是 “综合实践活动”切入点过小。乐先莲老师表示赞同曹校长的意见,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路径,避免把科技教育狭隘化,科技教育有核心课程,同时也应该渗透体现在人文、艺术、德育等学科课程及活动中。邵院长结合讨论交流和已有材料,强调不管是“课程”还是“综合实践活动”,关键还是要聚焦于“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和理论依托,并将田高中在科技教育领域的传统突出、基础扎实、亮点纷呈、特色鲜明充分体现出来。具体可以增加诸如“融合”、“体验”、“渗透”、“融通”等有亮点和冲击力的核心词,以核心词作为理论支撑,引导实践体系的建构。

03
凸显科技教育标志性成果
在项目主题聚焦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凸显南京田高中科技教育的标志性成果。南京田高中的曹校长、王主任等首先介绍了该校历年来科技教育的实施情况,经过全体与会人员头脑风暴式的充分讨论,邵泽斌院长总结提出南京田高中科技教育已有标志性成果主要在六个维度得以凸显:(1)特色化科技教育传统。可以从不同历史阶段梳理学校科技教育发展成果,将最亮眼的东西展示出来,充分体现出南京田高中不仅是江苏科技教育最好的学校,也是全国科技教育最好的学校之一。(2)全体性科技教育参与。科技教育不仅仅是课外兴趣小组,而是每一个学生从高一到高三都有参与科技教育的机会、责任、权利和愿望,并且不仅是简单参与,而是深度参与。(3)全育性科技教育实践。将科技教育在学科、活动、平台、基地、评价等多方面渗透,包括学校的管理、食堂、咖啡机等,都是一种前沿的、生活化的科技融入,让整个学校都充满科技的氛围和气息。未来可以将校园文化、硬软件设备等都进行智能化建设,重视实践成果的物化形式建设。(4)序列化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具体要考虑高一到高三不同年级,学科课程与活动的区别,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等不同目标下的版块,家庭教育的参与、德育的融合等维度。(5)典型性科技教育资源与平台。基于已有传统优势再提取聚焦几个典型。例如江苏省科技教育课程基地、田家炳基金会支持等其他学校没有的优势,每一种资源平台对学生成长有不同的支持作用,从而体现出学校独特的优势和传统,让人一提到科技教育就想到南京田家炳高中。(6)标志性科技教育成果。列举学校、学生奖项,体现出学校在普通高中科技教育方面有传统、特色和亮点。通过这六方面要点,体现出学校科技教育的基础、条件、特色,不仅展现出目前科技教育做得好,也展现出有新意的、前沿的生长点。

04
探讨科技教育路径及发展方向
南京田家炳高中科技教育已取得了大量的标志性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科技教育理论成果的标志性、逻辑性、指导性和科学性,以及提升科技教育实践成果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影响力。研讨会后半段主要围绕以上主题展开。经过与会人员的充分研讨,邵泽斌教授总结强调项目实施首先要有问题导向,针对过去科技教育存在的与学科、与生活、与人文素养分离等问题,当前应继续着力改变科技教育孤独、孤立、孤存的现象,注重提升科技教育成果的价值感、方向感、实践感和获得感。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提升科技教育的价值感。强化过往成果的理论性,不一定是高大上的理论,而是发掘其教育价值、成长价值、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与人文素养提升的价值、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型的价值等。(2)提升科技教育的方向感。项目后续实施要进一步提高课程的结构性,形成体系,并通过课程体系对评价方式、学生成长、学校建设等方面提供方向性的引领。(3)提升科技教育的实践感。不断丰富科技教育平台资源,让成果惠及学校中每一位师生,通过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过程中参与进来、做起来,发展学生的实践智慧。(4)提升科技教育成果的获得感。优化科技教育评价方式,形成具有展示性、创造性、审美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而不是强调等级区分的竞赛性评价。让学生将对成果的认知和实践从各种角度展现出来,可以在课堂上、在家庭中、在平台上全方位地展示,在成果的展示、创造、审美中,增强学生对成果的获得感,让每个人在参与中都有成长。

05
构建融通式科技教育课程实践体系
最后,老师们针对南京田家炳高中科技教育特色和发展定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施江副校长结合南京博物院“融·合”主题特展以及田高中“基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博物馆综合课程实践活动”市级课题,认为“融合”一词较好地契合了学校对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沈涛主任循着“融·合”这一思路,提出对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融”无“合”现象的困惑,认为许多时候并未实现真正的“合”;乐先莲老师提出融合仅体现科技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关键要体现是如何融合,可以尝试在“融合”前再提炼出一个更能体现南京田高中科技教育特色的核心词汇,让主题更为聚焦和鲜明;曹校长指出,科技教育发展定位的重要作用在于能为后期实践提供方向引导,提高项目开展的操作性;邵泽斌院长进而提出可以落脚到“实践体系”,这一实践体系中便包括科技教育课程的建构、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和方面。经过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融通”这一核心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南京田家炳高中科技教育的特色和发展理念,一方面避免了“融合”一词较为平淡的问题,另一方面“融通”具有动能感,可以体现横向各方面、纵向各时段间的相通,同时也与建构立体化、序列化的课程体系相契合,以此构建普通高中融通式科技教育课程实践体系。

本次研讨论为南京田家炳高中科技教育的后续开展明晰了理念和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拓展了优化路径,对于推进科技教育的深入有效实施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邵泽斌副院长和曹李莉校长分别表达了田校之间进行常态沟通交流的期望,希望通过长期深度互动以持续推进田家炳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2020-11-04T12:37:21+00:00